中大港大研究指強光治療可改善晚睡抑鬱患者病情 治癒機會可增加一倍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1/21 12:26

最後更新: 2021/01/21 15:35

分享:

分享:

中大港大研究指強光治療可改善晚睡抑鬱患者病情,治癒機會可增加1倍。(梁偉榮攝)

抑鬱症是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一項由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與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合作的研究,證實每日30分鐘的強光治療,2星期內可改善晚睡抑鬱症患者病情,而治癒機會亦增加1倍,累計臨床治癒率達67.4%。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心理醫學》(Psychological Medicine)發表。

研究團隊於2015至2018年期間,招募93名中年「貓頭鷹型」抑鬱症患者(慣常上床時間約為凌晨2時,起床時間則大概為上午10時半)參加輔助強光治療,並將他們平均分配為強光治療組及對照組。強光治療組使用燈箱,在家接受為期5周、每天30分鐘的強光治療,其間強光治療的開始時間會逐漸提前。對照組的患者則接受較暗的光治療。

結果顯示,為期5周的強光治療配合漸進式提早光照時間可有效改善抑鬱症,不但比對照組有高1倍的治癒機會,累計臨床治癒率達67.4%,而對照組治癒率只有46.7%;強光治療組治癒時間亦更快,2星期內可改善抑鬱症患者病情。

其中一名研究參與者鄭小姐患有抑鬱症和失眠超過20年,不時會出現夢遊情況,經常要到凌晨3至4時才能入睡,亦容易發脾氣,與兒子經常吵架。雖然曾接受血清素安眠藥治療,但服藥多時病情仍未有改善。

她後來經私家醫生轉介後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強光治療,希望找新方法幫助自己和其他人,治療後精神和情緒大有改善,每晚入睡時會有更多睡意,可以提早至晚上11時,目前亦不再需要接受強光治療。

點擊圖片放大
+5
+4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李馨解釋,光線是幫助身體的生理時鐘與外界環境同步的重要元素。 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的強光療法可以使作息更有規律,糾正「貓頭鷹型」抑鬱症患者睡眠延遲而引起的晝夜節律失調。它還可能影響大腦中的血清素平衡,所以光線對調節情緒非常重要。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副教授陳詠欣指出,強光治療沒有與處方藥物產生相互作用或不良的藥物副作用,因此對一些不適宜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抑鬱症患者,更有望幫助他們改善情緒和睡眠。

她又指,雖然有2名患者參與研究時分別因眼乾和眼矇而停止參與研究,惟2人都屬短暫不適並自然消失,強調燈箱配有阻擋紫外線輻射的功能,目前未有研究證實強光治療亦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陳詠欣又補充,目前全球研究未有就強光治療的強度和時間有劃一標準,光度可介乎5000至10000勒克斯(lux),療程亦長達2周至8周不等,相信需要有更加多臨床研究數據找出最佳治療時間,甚至將來研究治療個人化,藉此幫助到更多病人。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指,強光治療在穩定生理時鐘、改善情緒和睡眠方面具有獨特的治療功效,研究證明在適當的時間使用光線可作為一種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抑鬱症的方式,它也有助於改善「貓頭鷹型」抑鬱症患者的睡眠情況 。團隊會進一步探索在不同精神疾病和患者中應用強光治療和其他與晝夜節律有關的治療方案。

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陳子謙